請問一下國畫中的"留白"藝術
那個"留白"該怎麼翻譯比較恰當呢?
國畫中的留白
Re: 國畫中的留白
I guess the concepts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western fine arts must be similiar.
http://www.allgraphicdesign.com/graphic ... esign.html
The Good Thing About White Space in Graphic Design
White space in graphic design is a good thing, however, many new designers have a hard time seeing the benefit of it within their designs. White space signifies a good composition, as a crowded space is never a good thing. White space has many positive attributes and this article will lay them all out for you.



http://www.allgraphicdesign.com/graphic ... esign.html
The Good Thing About White Space in Graphic Design
White space in graphic design is a good thing, however, many new designers have a hard time seeing the benefit of it within their designs. White space signifies a good composition, as a crowded space is never a good thing. White space has many positive attributes and this article will lay them all out for you.



In matters of style, swim with the current; in matters of principle, stand like a rock.
Re: 國畫中的留白
Here is an example from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eave" a space after each number.
BTW, if you want to talk about Chinese painting in English, here is a good referen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pa ... principles
"Leave" a space after each number.
BTW, if you want to talk about Chinese painting in English, here is a good referen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pa ... principles
Re: 國畫中的留白
Kooper thank you for the information.
事實上我想寫的東西不是單純中國繪畫
以前我看西洋的畫
比如說他們畫一盆花
那盆花就會佔滿整幅畫
旁邊也一定填滿色彩
“盈滿”、”極致”,就是我所感受到的
西方的文化的特色
反觀國畫
處處留白
雖是留白
卻也留給你更多想像的空間
更有其意境
同時重視”實”與”虛”
是我們的文化的特色
我認為這差異是文化上的基本差異
還有許多例子,比如說
兵法上講虛實
下圍棋講氣
老子講無為
莊子講無用之用
中醫講陰陽五行
人生態度講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生活講智慧(達於有為之事相為智,達於無為之空理為慧)
音樂上我們有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凡此種種除了實之外…也強調虛的重要性
而其最終的根源皆來自於易經
大概就是想寫這些東西
對了 Kooper 不知道你聽了馬勒二號了沒?
第二樂章裡面有一小段很類似是”留白”的手法喔
你也知道馬勒後來根據唐詩譜寫出大地之歌的詞曲
可見他對東方的文化有所接觸
但不知是否在寫第二號交響曲時他就已經知道我們繪畫上的”留白”
我來稍微說一下這個樂章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跟著看下面 Youtube 的演出喔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Second Movement in A-flat Major, Andante Moderato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第二樂章降A大調,中等的行板
樂曲的結構是 Rondo Form (輪旋曲式) A1-B1-A2-B2-A3.
這裡的A是樂曲的第一主題(大調)
第一主題聽起來非常的安詳,速度像是在悠閒地漫步
而B是樂曲的第二主題(小調)
第二主題是一個三連奏的主題,聽起來讓我感到有點緊張,速度也比較快一些
當樂曲第一次出現第一主題,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1
第二次出現第一主題時,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2
依此類推
從以下的兩個連結你可以聽到這個樂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CF6OPA ... ed&search=
A1:00:08 ~ 01:23
B1:01:23 ~ 02:35
A2:02:35 ~ 0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v6NE1m ... ed&search=
B2:00:04 ~ 02:21
A3:02:21 ~ 05:21
===================================
A1:00:08 ~ 01:23
這個樂章從A1開始。由弦樂部唱出第一主題,低音大提琴以及一半的大提琴以撥弦的方式撥奏出第一主題旋律的和弦。這個主題非常的優雅,旋律也非常的優美,當你剛沈醉其中時,法國號第一聲響起,同時宣告了第二主題的開始。(當然也是第一主題的結束)
請重複多聽幾次這個第一主題,直到你把它的旋律牢牢記住為止。
===================================
B1:01:23 ~ 02:35
轉調之後,進入了第二主題B1的部分。第二主題是令人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的氣氛。一陣急奏之後,樂曲回歸平靜,又回到第一主題A2。
===================================
A2:02:35 ~ 04:18
A2的第一主題,以更加迷人的方式演奏著,深深吸引著你的心。同時,和弦的撥奏也一直伴隨著第一主題。
===================================
B2:00:04 ~ 02:21
當樂曲再次進入第二主題B2,曲風轉變成狂風暴雨般。稍後,轉歸平靜。
===================================
A3:02:21 ~ 05:21
緊接著樂曲再次進入第一主題A3,但是,此時卻只有整個弦樂團的和弦撥奏(countermelody),外加長、短笛及豎琴的點綴,原本預期的第一主題的旋律並沒有真的被演奏出來。這個作曲技巧,是作曲家故意不將旋律演奏出來,只剩下和弦的撥奏,而讓你心中自己去奏出那個旋律。其實如果你對第一主題已經很熟悉的話,心裡應該能隨著和弦的撥奏,一起哼出第一主題來。請注意一下指揮,他這時候也沒有在指揮,我猜他也正在心中哼著那個旋律的演奏。而當你在心中哼著第一主題的旋律的同時,你是否也特別的想念第一主題的旋律呢?
在吊足你胃口之後,第一主題終於在弦樂的演奏之下,再次展現出來了。而當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被演奏出來,你有沒有覺得,這個旋律是更加的令人感動呢?如果沒有這個作曲手法的話,或許也不會有那麼深的感動了!這就是我說的類似”留白”的手法。(不過老實說 Rattle 指揮 CBSO 的這個版本,在A3的第一主題奏出來那瞬間…少了點力量!><)
事實上我想寫的東西不是單純中國繪畫
以前我看西洋的畫
比如說他們畫一盆花
那盆花就會佔滿整幅畫
旁邊也一定填滿色彩
“盈滿”、”極致”,就是我所感受到的
西方的文化的特色
反觀國畫
處處留白
雖是留白
卻也留給你更多想像的空間
更有其意境
同時重視”實”與”虛”
是我們的文化的特色
我認為這差異是文化上的基本差異
還有許多例子,比如說
兵法上講虛實
下圍棋講氣
老子講無為
莊子講無用之用
中醫講陰陽五行
人生態度講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生活講智慧(達於有為之事相為智,達於無為之空理為慧)
音樂上我們有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凡此種種除了實之外…也強調虛的重要性
而其最終的根源皆來自於易經
大概就是想寫這些東西
對了 Kooper 不知道你聽了馬勒二號了沒?
第二樂章裡面有一小段很類似是”留白”的手法喔
你也知道馬勒後來根據唐詩譜寫出大地之歌的詞曲
可見他對東方的文化有所接觸
但不知是否在寫第二號交響曲時他就已經知道我們繪畫上的”留白”
我來稍微說一下這個樂章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跟著看下面 Youtube 的演出喔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Second Movement in A-flat Major, Andante Moderato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第二樂章降A大調,中等的行板
樂曲的結構是 Rondo Form (輪旋曲式) A1-B1-A2-B2-A3.
這裡的A是樂曲的第一主題(大調)
第一主題聽起來非常的安詳,速度像是在悠閒地漫步
而B是樂曲的第二主題(小調)
第二主題是一個三連奏的主題,聽起來讓我感到有點緊張,速度也比較快一些
當樂曲第一次出現第一主題,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1
第二次出現第一主題時,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2
依此類推
從以下的兩個連結你可以聽到這個樂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CF6OPA ... ed&search=
A1:00:08 ~ 01:23
B1:01:23 ~ 02:35
A2:02:35 ~ 0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v6NE1m ... ed&search=
B2:00:04 ~ 02:21
A3:02:21 ~ 05:21
===================================
A1:00:08 ~ 01:23
這個樂章從A1開始。由弦樂部唱出第一主題,低音大提琴以及一半的大提琴以撥弦的方式撥奏出第一主題旋律的和弦。這個主題非常的優雅,旋律也非常的優美,當你剛沈醉其中時,法國號第一聲響起,同時宣告了第二主題的開始。(當然也是第一主題的結束)
請重複多聽幾次這個第一主題,直到你把它的旋律牢牢記住為止。
===================================
B1:01:23 ~ 02:35
轉調之後,進入了第二主題B1的部分。第二主題是令人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的氣氛。一陣急奏之後,樂曲回歸平靜,又回到第一主題A2。
===================================
A2:02:35 ~ 04:18
A2的第一主題,以更加迷人的方式演奏著,深深吸引著你的心。同時,和弦的撥奏也一直伴隨著第一主題。
===================================
B2:00:04 ~ 02:21
當樂曲再次進入第二主題B2,曲風轉變成狂風暴雨般。稍後,轉歸平靜。
===================================
A3:02:21 ~ 05:21
緊接著樂曲再次進入第一主題A3,但是,此時卻只有整個弦樂團的和弦撥奏(countermelody),外加長、短笛及豎琴的點綴,原本預期的第一主題的旋律並沒有真的被演奏出來。這個作曲技巧,是作曲家故意不將旋律演奏出來,只剩下和弦的撥奏,而讓你心中自己去奏出那個旋律。其實如果你對第一主題已經很熟悉的話,心裡應該能隨著和弦的撥奏,一起哼出第一主題來。請注意一下指揮,他這時候也沒有在指揮,我猜他也正在心中哼著那個旋律的演奏。而當你在心中哼著第一主題的旋律的同時,你是否也特別的想念第一主題的旋律呢?
在吊足你胃口之後,第一主題終於在弦樂的演奏之下,再次展現出來了。而當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被演奏出來,你有沒有覺得,這個旋律是更加的令人感動呢?如果沒有這個作曲手法的話,或許也不會有那麼深的感動了!這就是我說的類似”留白”的手法。(不過老實說 Rattle 指揮 CBSO 的這個版本,在A3的第一主題奏出來那瞬間…少了點力量!><)
隨你所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
Re: 國畫中的留白
Hi Toshi,toshi 寫:對了 Kooper 不知道你聽了馬勒二號了沒?
第二樂章裡面有一小段很類似是”留白”的手法喔
你也知道馬勒後來根據唐詩譜寫出大地之歌的詞曲
可見他對東方的文化有所接觸
但不知是否在寫第二號交響曲時他就已經知道我們繪畫上的”留白”
我來稍微說一下這個樂章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跟著看下面 Youtube 的演出喔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2 “Resurrection”, Second Movement in A-flat Major, Andante Moderato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第二樂章降A大調,中等的行板
樂曲的結構是 Rondo Form (輪旋曲式) A1-B1-A2-B2-A3.
這裡的A是樂曲的第一主題(大調)
第一主題聽起來非常的安詳,速度像是在悠閒地漫步
而B是樂曲的第二主題(小調)
第二主題是一個三連奏的主題,聽起來讓我感到有點緊張,速度也比較快一些
當樂曲第一次出現第一主題,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1
第二次出現第一主題時,那個段落我們稱它為 A2
依此類推
從以下的兩個連結你可以聽到這個樂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_CF6OPA ... ed&search=
A1:00:08 ~ 01:23
B1:01:23 ~ 02:35
A2:02:35 ~ 04:1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v6NE1m ... ed&search=
B2:00:04 ~ 02:21
A3:02:21 ~ 05:21
===================================
A1:00:08 ~ 01:23
這個樂章從A1開始。由弦樂部唱出第一主題,低音大提琴以及一半的大提琴以撥弦的方式撥奏出第一主題旋律的和弦。這個主題非常的優雅,旋律也非常的優美,當你剛沈醉其中時,法國號第一聲響起,同時宣告了第二主題的開始。(當然也是第一主題的結束)
請重複多聽幾次這個第一主題,直到你把它的旋律牢牢記住為止。
===================================
B1:01:23 ~ 02:35
轉調之後,進入了第二主題B1的部分。第二主題是令人感到焦慮不安、緊張的氣氛。一陣急奏之後,樂曲回歸平靜,又回到第一主題A2。
===================================
A2:02:35 ~ 04:18
A2的第一主題,以更加迷人的方式演奏著,深深吸引著你的心。同時,和弦的撥奏也一直伴隨著第一主題。
===================================
B2:00:04 ~ 02:21
當樂曲再次進入第二主題B2,曲風轉變成狂風暴雨般。稍後,轉歸平靜。
===================================
A3:02:21 ~ 05:21
緊接著樂曲再次進入第一主題A3,但是,此時卻只有整個弦樂團的和弦撥奏(countermelody),外加長、短笛及豎琴的點綴,原本預期的第一主題的旋律並沒有真的被演奏出來。這個作曲技巧,是作曲家故意不將旋律演奏出來,只剩下和弦的撥奏,而讓你心中自己去奏出那個旋律。其實如果你對第一主題已經很熟悉的話,心裡應該能隨著和弦的撥奏,一起哼出第一主題來。請注意一下指揮,他這時候也沒有在指揮,我猜他也正在心中哼著那個旋律的演奏。而當你在心中哼著第一主題的旋律的同時,你是否也特別的想念第一主題的旋律呢?
在吊足你胃口之後,第一主題終於在弦樂的演奏之下,再次展現出來了。而當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被演奏出來,你有沒有覺得,這個旋律是更加的令人感動呢?如果沒有這個作曲手法的話,或許也不會有那麼深的感動了!這就是我說的類似”留白”的手法。(不過老實說 Rattle 指揮 CBSO 的這個版本,在A3的第一主題奏出來那瞬間…少了點力量!><)
Thanks for your intriguing introduction. I just started listening to Mahler symphony No.2, and I'm stil in the 1st movement. Will feedback as soon as I move to 2nd movement.

- technobabel
- YOYO member
- 文章: 1188
- 註冊時間: 週六 5月 14, 2005 8:42 pm
- 來自: Eastern Seaboard
Re: 國畫中的留白
留白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purposeful preservation of unpainted space on the canvas.
Naturally, such practice usually does not give the impression of an unfinished work.
Naturally, such practice usually does not give the impression of an unfinished work.
I am not abandoning Yoyo, I am just dancing slowly away from it.
Re: 國畫中的留白
Cool! Thank you so much! ^_^technobabel 寫:留白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purposeful preservation of unpainted space on the canvas.
Naturally, such practice usually does not give the impression of an unfinished work.
隨你所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
Re: 國畫中的留白
Take your time please! ^_^Kooper 寫: Hi Toshi,
Thanks for your intriguing introduction. I just started listening to Mahler symphony No.2, and I'm stil in the 1st movement. Will feedback as soon as I move to 2nd movement.
The 4th movement, a very short song, I like it very much.
I don't know if you will like the ending of the final movement.
The ascending melody sounds like going up to the heaven.
Everytime I listened to it, I was so moved.
This symphony is one of my favorites.
隨你所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
或酒、或詩、或是喜!